中国的污染

在中国首席环境谈判代表解振华最近发表的一份声明中,中国将允许其采取行动温室气体直到人均GDP达到目前水平的五倍。为了证明这一环保政策的合理性,解振华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排放历史。在那里,主要排放水平达到了人均GDP 5万美元的峰值;在人均GDP只有5000美元的情况下,中国希望在严格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之前,GDP至少能增长到25000美元。解振华强调,该政策旨在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实施公平、平衡的制裁。

有了这些事实,谢的论点是合理的。然而,随着中国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这绝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经济。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解振华承认,低碳替代能源将很快成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选择,今天主动开发这些可持续技术的国家将在以后的竞争市场中获得优势。

谢指出,尽管这些企业的排放水平在上升,但由于中国国内的环保政策,排放水平上升得很慢。仅去年一年,中国就制定了能源消耗下降16%、非化石燃料占能源结构比重提高到11.5%的目标。他还指出,中国将在未来三年投资70亿美元安装3千兆瓦的太阳能,未来还将规划其他可持续市场。

相关: 环保署的危害调查结果引发气候变化辩论

下周将举行多哈气候变化峰会,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将齐聚一堂,讨论全球气候变化政策。辩论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外交官和环保人士都希望这次峰会能把协议延长几年。然而,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对延长《议定书》持谨慎态度,不愿做出重大让步,即加强对中国和印度等大型经济体的减排政策。如果解振华在会议期间坚持自己的政策,《京都议定书》将面临完全失效的危险。

许多环保活动组织担心多哈峰会将只是另一个里约热内卢+20——一个隐藏在环保面具后面的大型商业会议。如果外交官们遵循解振华的思路——让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环境政策——那么这将是又一次失败的环境会议。

但或许这次峰会将有所不同。自里约热内卢+20以来,德国、日本和法国都站出来,成为可持续能源的主要倡导者;托克劳完全依赖能源;瑞典正在实现100%的垃圾分流率。如果我们让这些进步的国家上台并影响思路,那么也许多哈回合以及京都议定书之后的任何谈判都有希望真正有效地遏制气候变化的趋势。

留下一个回复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姓名